云龙示范区云田镇马鞍村的杨喜英今年49岁,她坚持照顾患病的婆婆26年,任劳任怨,不仅赢得丈夫和小姑子的尊重,也感动了乡邻。
主动挑起独自照顾婆婆的重担
杨喜英是怀化人,23岁时经熟人介绍,认识了株洲小伙彭勇军,两人相识半年后结婚。
结婚之前,杨喜英到过彭勇军家里,得知准婆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情况。但出于对彭勇军勤劳本分的欣赏,并且考虑到准公公也是一位勤恳而明事理的长辈,杨喜英最终打消了所有顾虑,毅然决定从怀化嫁到株洲。
丈夫家里经济条件不好,再加上自己初来乍到语言不通,刚刚嫁到株洲时,杨喜英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。好在丈夫勤恳又体贴,两个女儿先后出生,也给她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希望。夫妻两人日子虽过得清贫,但苦中有乐。杨喜英也帮着公公悉心照料婆婆。
2005年,公公离世,考虑到丈夫要赚钱养家,小姑子做生意才刚刚起步抽不出时间,家里也无力请保姆,杨喜英主动挑起了独自照顾婆婆的重担。
像哄孩子一样哄婆婆入睡
照料一位患精神疾病的老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婆婆生活不能自理,吃喝拉撒全都要靠人服侍,杨喜英为婆婆清理大小便从无怨言。
“就算穿了纸尿裤,也还是得时时检查她的衣物是否又搞脏了,毕竟污秽物捂久了,屁股上的皮肤会发炎。”杨喜英说。
而这只是照料婆婆最简单的一环。由于婆婆发病时常有狂躁、失眠、乱走等症状,为了让婆婆安定下来,杨喜英没少挨打。如果夜里出现发病的情况,杨喜英有时不得不像哄孩子一样,安抚婆婆入睡。
在杨喜英的悉心照料下,婆婆的生活被安排得井井有条。由于习惯了杨喜英的照顾,老人对儿媳产生了依赖,洗澡或清理裤子上的污秽物这类与身体私密部位接触的事情,老人只愿让杨喜英帮忙,连亲生女儿都插不上手。
孝心感动家人和乡邻
“很感激我妻子,这些年她吃了很多苦,要不是她,母亲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状态。”彭勇军坦言,因为妻子的照顾,今年69岁的母亲十分健朗,除了精神方面的旧疾外,没有被其他病症所困扰。
“嫂子是真好,照顾老人无微不至,我这个做女儿的都没她那么耐得烦。”说起嫂子对母亲的孝心,杨喜英的小姑子彭爱民赞叹有加。
杨喜英也感动了周边邻居,马鞍村的乡亲们都知道彭家有个好儿媳,直夸彭勇军有福气。
如今,杨喜英的两个女儿都已成人,她和彭勇军肩上的经济负担也稍稍轻松了一些。彭勇军告诉记者,等有条件了,他想带着妻子出去旅游,让辛苦多年的妻子好好放松一下。 (记者 廖智勇 通讯员 朱洪波)
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